◎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


Name:Summer _ QQ:1622982 514032062
E_mail:hotelcis@163.com
CRT Group Design(hk) Co.LTD. 人和時代集團(香港)有限公司
設計開發景區經營性資源的理論基礎
Post by hotelcis, 2019-5-23, Views:設計開發景區經營性資源的理論基礎
資源作為物質財富的來源,必須經過開發利用,才能發揮相應的功能,產生相應的效益。同樣景區資源也只有通過合理有效的開發利用,才能成為景區產品,發揮經濟、社會和文化效益,發揮景區的游覽功能及相關服務功能。
景區資源開發是指運用規劃、法律、經濟、技術、行政、教育等手段,以發展景區經濟為基礎,以客源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發揮、改善和提高景區資源對游客的吸引力與對實現景區戰略目標的價值為著力點,有組織、有計劃地對景區資源加以利用的經濟技術系統工程。
為有效開展景區資源開發這一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以科學理論為基礎。
3.2.1地域分異規律
地域分異規律探討的是空間環境差異,空間環境的差異導致了景區自然景觀的差異、土地利用方式的差異、區域文化的差異等,是景區開發資源的必要基礎。
地域分異規律是自然地理要素各組成成分及其構成的自然綜合體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異或分布的規律性現象,由于自然要素分布的空間差異的存在,會導致人文要素在地表的空間分異。這種分異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緯度地帶性分異:由于太陽輻射按緯度分布不均勻而引起氣候、生物、土壤及整個自然景觀大致沿緯線方向延伸分布而呈現出按緯度方向遞變的現象,如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帶等,每一個帶均有自己的獨立特征。
(2)海陸地帶性的分異:由于海陸相互作用引起的從沿海至大陸中心出現的干濕程度的變化,并引起氣候、生物、土壤及整個自然景觀從沿海向內地出現變化的現象,往往沿海降水較多,往內陸遞減。
(3)垂直地帶性分異:由于山地等海拔高度的變化而導致氣溫、降水等的變化,從而引起氣候、生物、土壤、水文等的相應變化,隨高度呈現出不同的景觀。例如,“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詩句,說的就是不同高度的山地旅游景觀。
(4)地方性的分異:由于地形、地面組成物質、地質構造等的影響,隨著地勢起伏、坡向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景觀。俗話說“十里不同天”,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地域分異規律廣泛存在于自然地理現象和人文地理現象之中,其表現出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規律性,即地帶性和非地帶性。景區資源也不例外,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從低到高,呈現出顯著的地帶性和非地帶性規律。地域分異規律的存在導致了不同旅游地區之間的差異性,而旅游者的流動正是在這種區域差異所產生的驅動力下形成的。可見,地域分異規律是旅游活動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景區景觀資源的開發過程中必須遵循地域分異規律,首先,景區景觀資源的開發應該尋求差異,突出本地特色,發揮本地優勢,切忌照搬、抄襲。其次,對景區景觀資源的區劃即應用地域分異規律,尋求相對一致的景觀資源區域。只有景觀資源區劃才能充分地反映出地域分異規律,景區的旅游功能和特色才能明確,這對景區功能分區、開發主題與方向、開發規模、開發方式和管理決策等都具有重要意義。3.2.2區位論
區位論是關于人類活動的空間分布及其空間組織優化的理論。景區資源開發是空間上的活動,必然具有空間布局和空間組織優化問題,因此,必須進行區位因子的分析,在區位理論的指導下進行。首先,依據景區資源的區位條件,可以確定景區開發的先后次序;其次,區位理論要求在開發景區資源和進行景區空間布局時發揮景觀資源和基礎設施的集聚效應,可以提高其利用效益,并起到方便游客的作用;再次,旅游服務設施的選址必須考慮其區位條件。
20世紀40年代,意大利學者A.馬里奧蒂(A. Mariotti提出一個“旅游吸引中心地理論”,他認為“旅游者所喜愛的是把藝術、考古、風俗及保健色彩的各種自然條件和人為的娛樂、旅館等基礎設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地方”。如果把前面的諸條件設為“自然的吸引力”,后面的稱為“派生的吸引力”,那么兩者的有機融合才構成“旅游吸引力”,其空間所在即成為“旅游中心地”。
集聚經濟效益在景區發展中也有顯著的影響:首先,景區之間的集聚,可以使旅游產業鏈上的各相關服務相互依存、相互促進,而形成規模經濟;其次,經營相同或相近產品的景區的集聚,有利于形成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能夠提高景區基礎設施的使用效用,產生集聚經濟效益;再次,景區的集聚,將吸引相關產業的空間集聚,促使景區所使用的設施、設備、資金及人才等高度集聚,產生規模經濟。
3.2.3系統論
系統論認為系統是由相互聯系的各個部分和要素組成的,具有一定的結構和功能的有機整體。這個整體就是系統,構成整體的各個局部稱為子系統。系統論的基本思想就是要把研究和處理的對象都看成一個系統,從整體上考慮問題;同時還特別注意各個子系統之間的有機聯系:把系統內部的各個環節、各個部分及系統內部和外部環境等因素都看成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系統具有整體性、綜合性、層次性、動態性、結構性等特性。在系統論思想的視角下,景區就是一個開放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系統,由景觀、旅游服務、接待設施設備和游客構成。景區資源系統包括景觀資源、土地資源、景區資本、景區組織、景區人力資源等子系統,各子系統又由低一級的子系統或要素組成。系統論不僅為景區運營資源開發提供認識論基礎,即景區發展資源是一個系統,具有系統本身的各種性質和功能,應從系統的觀點來分析景區發展資源;同時,又為景區發展資源的開發提供了方法論基礎。系統的能量來源于景觀資源、土地資源、景區資本、景區組織、景區人力資源等景區運營資源,這些景區發展資源體及其相互作用是景區系統獲取能量的平臺。因此,景區發展資源的開發必須全面考慮景區資源的價值、功能、規模、結構、稀缺性、開發的難易程度、市場競爭狀況、資源環境、能量交換方式等因素,合理配置,使之產生最佳綜合效益。
3.2.4產業經濟學理論
產業經濟學( industrial economics)以“產業”為研究對象,主要包括產業結構、產業組織、產業發展、產業布局和產業政策等,通過研究為國家制定國民經濟發展戰略、產業政策提供經濟理論依據。產業經濟是居于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間的中觀經濟,是連接宏微觀經濟的紐帶。產業經濟學的研究內容主要涉及科技進步、勞動力等要素資源流動、空間發展與經濟績效的學科及產業的動態變動規律;研究經濟數據的工具主要有計量經濟學工具(用sas、 spss eviews等軟件運算);主要分析方法有博弈論分析方法、各種力量博弈、均衡與非均衡分析方法。產業經濟學試圖尋求產業的發展規律性。景區是旅游產業的主導部門之一,是旅游產業鏈上的重要環節。產業經濟學理論對景區運營的資源優化配置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3.2.5可持續發展理論
可持續發展理論是人們對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關系進行深刻反思、進一步認識的結果。這一概念的提出,迅速影響到環境、生態、旅游、人口和經濟等學科領域。景區發展資源不僅僅是景區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而且其本身也是一種經濟資源,對其進行開發利用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因此,開發景區發展資源,必須做到同時保障游客和當地居民的利益,以及相關利益群體的利益不受損害。由于可持續發展戰略涉及經濟可持續、生態可持續和社會。
發展可持續,因此開發景區資源必須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同時,要實現景區的持續性發展,還必須兼顧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合理進行資源配置,分期分批開展,不斷開發新資源,設計新項目,保持景區吸引力經久不衰。
一個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水平通常由區域資源的承載能力、生產能力、景區環境的緩沖能力、景區進程的穩定能力、景區管理的調節能力五個基本要素及其間的復雜關系去衡量。這五個基本要素分別構成區域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支持系統、供給支持系統、容量支持系統、過程支持系統和智力支持系統。
說明:本設計百科內容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或者錯誤,請與我聯系,我會及時處理!謝謝。
或許你還對下面的文章感興趣
Comments

Hot Articles
New Articles
- [05/23]設計開發景區經營性資源的理論基礎
- [05/23]景區組織文化與景區產品、景區項目
- [05/22]主題公園成人力投資“新責”
- [05/22]景區資本經營方式和系統結構原則
- [05/21]景區土地資源評估和合理利用
- [05/21]景區土地發展權的制約規定
- [05/20]早期的景區土地開發與利用
- [05/20]自然景觀與旅游策劃相結合
- [05/19]古建筑群的標志性之稱
- [05/19]景觀資源的獨特設計的表現力
- [05/18]華僑城集團的內部機制整改措施診斷
- [05/18]加拿大國家公園管理制度
- [05/17]德國國家公園管理制度
- [05/17]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制度
- [05/16]我國的景區多元化管理制度
- [05/16]景區組織結構方式
- [05/15]景區設計與權利千絲萬縷的關系
- [05/15]景區設計的微觀環境
- [05/14]樂山大佛的“美容”式整改設計
- [05/14]景區的開發與哪些環境因素有關?
- [05/13]景區設計的宏觀環境--法制環境
- [05/13]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開發的政策措施
- [05/12]景區設計的宏觀環境--政策環境
- [05/12]環境與景區設計的關系
- [05/11]景區設計與管理的主要研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