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


Name:Summer _ QQ:1622982 514032062
E_mail:hotelcis@163.com
CRT Group Design(hk) Co.LTD. 人和時代集團(香港)有限公司
企業品牌與VI設計的發展問題(二)
Post by hotelcis, 2017-10-30, Views: 不過,也有媒體把“中國第一個奢侈品品牌”的光環套在了“上海灘”(Shanghai Tang)的頭上。1994年,鄧永鏘創辦了“上海灘”,以手制旗袍為賣點,招攬了12位自20世紀初就以精湛縫紉手工而聞名的上海裁縫師傅加入。2000年,“上海灘”被歷峰集團(Richemont,瑞士一家奢侈品公司)看中并成功收購。2005年,僅美國一地“上海灘”的銷售就提高了50%,全球銷售增長也達到了43%。美國《商業周刊》有預言,“上海灘”會成為中國的“香奈爾”。對于“中國何時將出現國際性的奢侈品品牌”這個問題,國際奢侈品管理咨詢公司總裁麥禧德的預言是,“二十年后在奢侈品王國的中央——巴黎會看到中國的奢侈品品牌”。
(二)中國的奢侈品品牌可能出現在哪個行業
奢侈品必須體現一種注重所VI設計的品牌與意識消費文化,所以業內人士一致認為,目前國內最可能出現奢侈品的領域會在白酒和香煙行業,因為這兩個行業更多的是一種符號消費。其中,我國的白酒行業有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積淀,而我國的香煙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品牌消費特征,一些高檔香煙品牌的消費群體已經與賓利等奢侈品的目標群體特征吻合。此外,在北京首屆奢侈品展會現場,除了眾多國際一線品牌外,中國古典烏木家具“青草堂”、明清家具“鹿鳴堂”、“伍氏興隆”攜價值百萬至千萬的家具也前來參展,每一件都貴族氣十足。清乾隆年間遺留下來的傳世藏品杉木“賀壽”屏風,專家估價更是達到了8000萬元。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中國傳統家具也具備進入世界級奢侈品之列的潛質。
說明:本設計百科內容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或者錯誤,請與我聯系,我會及時處理!謝謝。
Tags: 企業品牌與VI設計的發展問題(二)
分類:國內酒店LOGO資料 | 評論:0 | 引用:0 | 點擊這里獲取該日志的TrackBack引用地址 | 獲取流量
或許你還對下面的文章感興趣
Comments

Hot Articles
- 企業與酒店品牌設計的管理
- 企業與酒店員工就代表著品牌
- 企業、酒店VI設計的品牌關系營銷
- 企業的品牌設計建設與營銷策略(二)...
- 企業的品牌設計建設與營銷策略
- 企業和酒店品牌VI設計的成熟期
- 導入酒店品牌VI設計識別系統
- 工業企業與酒店品牌設計發展的三階...
- 企業和酒店的VI設計競爭優勢
- 國外品牌與酒店VI品牌在中國的發展...
- 品牌設計的市場需求增長快
- 企業品牌與VI設計的發展問題
- 設計給企業和酒店品牌創造需求
- 企業和酒店VI設計的品牌應學會借勢...
- 體驗酒店與企業設計的品牌生動化、娛...
- 體驗酒店與企業設計的品牌生動化、娛...
- 體驗酒店與企業設計的品牌生動化、娛...
- 酒店的設計應建立與顧客情感上的聯...
- 企業與酒店所設計的品牌差異
- 酒店與企業所設計的品牌分類
New Articles
- [10/30]企業品牌與VI設計的發展問題(二)
- [10/30]企業品牌與VI設計的發展問題
- [10/30]品牌設計的市場需求增長快
- [10/30]國外品牌與酒店VI品牌在中國的發展現狀
- [10/30]在彰顯與低調中尋求酒店設計的平衡
- [10/30]給酒店品牌設計的一個理由(二)
- [10/30]給酒店品牌設計的一個理由
- [10/30]企業、酒店和奢侈品牌設計傳播策略
- [10/28]設計給企業和酒店品牌創造需求
- [10/28]企業和酒店VI設計的品牌應學會借勢
- [10/28]體驗酒店與企業設計的品牌生動化、娛樂化(三)
- [10/28]體驗酒店與企業設計的品牌生動化、娛樂化(二)
- [10/28]體驗酒店與企業設計的品牌生動化、娛樂化
- [10/27]企業、酒店VI設計的品牌關系營銷(二)
- [10/27]企業、酒店VI設計的品牌關系營銷
- [10/27]企業、酒店品牌的VI設計與跨位營銷
- [10/27]企業的品牌設計建設與營銷策略(二)
- [10/27]企業的品牌設計建設與營銷策略
- [10/27]企業和酒店品牌VI設計的成熟期
- [10/27]導入酒店品牌VI設計識別系統
- [10/27]工業企業與酒店品牌設計發展的三階段論(二)
- [10/27]工業企業與酒店品牌設計發展的三階段論
- [10/27]企業和酒店的VI設計競爭優勢
- [10/26]企業與酒店員工就代表著品牌
- [10/26]酒店的設計應建立與顧客情感上的聯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