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標識突變理論是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個新的數學分支,基于科學的 研究突變現象。 自然界許多事物連續的、漸變的、平滑的運動變化過程,都可以用微積 分的方法給以圓滿解決。例如:地球繞著太陽旋轉,有規律地周而復始地連 續不斷進行,使人能很精確地預測地球未來的運動狀態,這就需要運用經典 的微積分來描述。但是,自然界和社會現象中,還有許多突變和飛躍的過程, 飛越造成的不連續性把系統行為空間變成不可微的,微積分就無法解決。例 口:水突然沸騰、冰突然融化、火山爆發某地方突然地震、病人突然死 亡 這種由漸變、量變發展為突變、質變的過程,就是突變現象,微積分是 不能描述的。
以前科學家在研究這類突變現象時遇到了各式各樣的困難,其 中主要困難就是缺乏恰當的數學工具來提供描述它們的數學模型。那么,有 沒有可能建立一種關于突變現象的一般性數學理論來描述各種飛躍和不連續 過程呢?這迫使數學家進一步研究描述突變理論的飛躍過程,研究不連續性 現象的數學理論。由此可見:對于商業品牌領域,這種突變現象也值得深入 研究。 1972年法國數學家雷內·托姆(Rene Thorm)在《結構穩定性和形態發 生學》一書中,明確地闡明了突變理論,從而宣告了突變理論的誕生。
突變理論主要以拓撲學為工具,以結構穩定性理論為基礎,提出了一條 新的判別突變、飛躍的原則:在嚴格控制條件下,如果質變中經歷的中間過 渡態是穩定的,那么就顯示出一個漸變過程。 比如拆一堵墻,如果從上面開始一塊塊地把磚頭拆下來,整個過程就是 結構穩定的漸變過程。如果從底腳開始拆墻,拆到一定程度,就會破壞墻的 結構穩定性,墻體就會在這個過程中突然倒塌,這種結構不穩定性就是突變 過程。
再說現實中的社會變革,從封建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法國大革命 采用暴力來實現,而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是采用一系列改革,以漸變方式來實 現。 對于這種結構的穩定與不穩定現象,突變理論用勢函數的洼存在表示穩 定,用洼取消表示不穩定,并有自己的一套運算方法。 又例如 ,一個小球在洼底部時是穩定的,如果把它放在突起頂端時是不 穩定的,球體就會從頂端處、不穩定處滾下去,往新洼地過渡,事物就發生 突變;當小球在新洼地底處,又開始新的穩定,所以“勢函數”的洼存在與 消失是判斷事物的穩定性與不穩定性、漸變與突變過程的根據。
托姆的突變理論,就是用數學工具描述系統狀態的飛躍,給出系統處于 穩定態的參數區域,參數變化時,系統狀態也隨著變化,當參數通過某些特 定位置時,狀態就會發生突變。 突變理論提出了一系列數學模型,用以解釋自然界和社會現象中所發生 的不連續的變化過程,描述各種現象為何從形態的一種形式突然地飛躍到根 本不同的另一種形式。如巖石的破裂,橋梁的斷裂,細胞的分裂,胚胎的變 異,市場的破壞以及社會結構的激變。
人和時代設計
品牌設計、VI設計、標識設計公司